首页绿茶 正文
目录

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

biyuping绿茶2025-05-02140

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

一、寻根溯源:铁观音发源地的活态见证

梅记茶行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元年。创始人王三言出身安溪南岩茶农世家,以发现铁观音原生品种“红芽歪尾桃”闻名。这种茶树嫩芽尖端微红且形态独特,其根系深植于南岩山特有的风化云母岩土壤中,形成了标志性的“石山韵”。1875年,王三言创立商号时,取梅花傲骨之意定名“梅记”,并在祖宅泰山楼前题写“萏峰如笑永对高楼”的警言,将铁观音与王氏家族精神信仰深度绑定。

二、三原理念:原产地·原品种·原工艺

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

梅记茶园坚守海拔800-1200米的菡萏峰核心产区,此处终年云雾缭绕,昼夜温差达12℃以上。茶树完全依赖自然雨露滋养,人工除草确保土壤生态平衡。在品种选择上,梅记至今仍完整保留“红芽歪尾桃”母本园,采用传统压条繁殖法维持基因纯正。这种原生品种虽产量仅为改良茶树的1/3,却能呈现独特的“观音韵”——茶汤入口如兰似桂,七泡后仍有沉香留存。

制作工艺上恪守四摇四晾的古法:鲜叶经18小时日光萎凋后,需经历四轮竹筛摇青,每次间隔2小时摊晾发酵。最具特色的是布巾包揉技艺,工匠用特制棉布将茶叶反复揉捻成球状,全程需手工操作十余次,使茶叶形成“蜻蜓头、青蛙腿”的经典形态。最后经龙眼木炭火烘焙12小时,造就汤色金黄透亮、叶底绸面光泽的特质。

三、百年沉浮:从南洋商行到非遗传承

20世纪初,梅记茶行年销铁观音逾百吨,占安溪外销总量半数以上。其独创的“泰山峰”“碧天峰”等商号产品,在东南亚茶市引发“观音热”。1947年香港茶商注资修缮泰山楼时,特保留34扇雕花柳丝窗,既为通风控温的储茶设计,也成为闽南古建筑的工艺标本。第五代传人王曼尧继承祖业后,面对工业化生产冲击,仍坚持炭焙工艺,使梅记铁观音在1998年国际茶博会斩获金奖。

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

四、茶中哲学: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

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

梅记制茶日历严格遵循自然节律:春茶取谷雨后三日新芽,秋茶待寒露前晨露未散时采摘。茶师将二十四节气与做青火候对应,形成独有的《观音茶候歌诀》。在泰山楼中堂,悬挂着光绪年间的“槐荫敷荣”匾额,寓意制茶如育人,需经岁月沉淀方得真味。这种“以茶养德”的理念,使梅记铁观音超越商品范畴,成为承载闽南文化的精神图腾。

如今,梅记茶行每年仍以传统工艺精制三千斤“华魁”特级茶,其中九成直供海外老茶客。当茶汤注入百年朱泥壶的瞬间,氤氲茶香中浮现的不仅是安溪的山水灵韵,更是一部用匠心书写的茶叶史诗。

《梅记铁观音: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传承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QQ:23236402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