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巴克的“咖啡帝国”之路

莫矫情
莫矫情 这家伙很懒,还没有设置简介

0 人点赞了该文章 · 7059 浏览

   1971年,西雅图的三个年轻人:英语教师 JerryBaldwin,历史教师 Zev Siegl 和作家 Gordon Bowker,决定辞职,开一家商店出售咖啡豆,决心把最好的咖啡带到西雅图。

5c7337dc-a4b2-ea11-8da3-20040ff9d71d.jpeg


  Starbuck(星巴克)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《大白鲸》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,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,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。对于饱受寒冷海风侵袭、渴不可耐的西雅图人来说,“星巴克”这一带有海洋渔业特征的名称真是非常的贴切。

5d7337dc-a4b2-ea11-8da3-20040ff9d71d.jpeg


  星巴克的LOGO灵感来自荷马史诗中一则神话:海岛上的美人鱼海妖,她们用摄人心魂的歌声迷惑航海者,使水手们如痴如醉,把过往的船只引向礁石,船毁人亡。星巴克坚信醇香的咖啡和独特的文化可以吸引无数的消费者,他们要做新世纪的海妖。于是找来了一幅 16 世纪 Scandinavia 的双尾美人鱼木雕的版画图案定为原型,设计出了星巴克的标志。

5e7337dc-a4b2-ea11-8da3-20040ff9d71d.jpeg


  1981年,一位咖啡机供应商公司的经理,在翻看销售报表的时候发现,这个位于西雅图的“星巴克”只有4家店,但是购买咖啡研磨机的数量却超过了梅西百货(美国著名连锁百货公司)。敏锐的 Howard Schultz(以下简称 舒尔茨)看到了星巴克散发的魅力,从此开始了创造“咖啡帝国”的故事。

5f7337dc-a4b2-ea11-8da3-20040ff9d71d.jpeg


  1982年,舒尔茨毅然辞去年薪7.5万美元的职位,说服星巴克创始团队,加入到星巴克,担任咖啡店的零售业务和营销总监,开始在这个新的领域施展拳脚,向西雅图的餐馆和咖啡店销售咖啡豆。一年以后,舒尔茨去米兰出差。
  他发现,在意大利,咖啡师会被顾客视为艺术家一样尊重,而在美国,这职业就是一个打工仔。充满着仪式感和浪漫风情的意大利咖啡吧,建立了一个咖啡与顾客的纽带。
  回国后,舒尔茨决心从本质上改变星巴克,并倡导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机制改变美国人喝咖啡的方式。但是,舒尔茨的老板们并不同意改变经营模式,尽管他曾在星巴克的一个分店中试营业相当成功。
  他决定离职,去创立自己的公司,经营咖啡店供应成杯咖啡和咖啡饮料

637337dc-a4b2-ea11-8da3-20040ff9d71d.jpeg


  1986年,舒尔茨成功开了第一家Il Giornale“天天”咖啡店。
  1987年3月,“星巴克”传出了出售消息,把西雅图的店铺、烘焙工厂和名字都卖掉。此时,天天”咖啡馆已经开了3家店。
  如此的天赐良机,舒尔茨抓住了。他说服“天天”的投资人,募集了380W美元,成功收购星巴克。这才是我们熟悉的星巴克的诞生。
  1992年,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,从此开始快速扩张。
  现在,星巴克已经成为了一个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 “第三空间”,也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。

发布于 2025-01-06 00:24

免责声明:

本文由 莫矫情 原创发布于 咖啡知识互动分享 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

登录一下,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,贡献精彩回答,参与评论互动

登录! 还没有账号?去注册

暂无评论

相关推荐

咖啡之家(Coffee.CN)中国咖啡网知识交流平台     北京意浓世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06065461号    站长QQ:23236402